《客家祖地与台湾》出版 阐述闽西客家人迁台历程******
中新网龙岩1月5日电 (记者 张金川)“一位正在读大学的台湾青年萧维中同学,陪同他的父亲来参观客家族谱展,当他在展板上找到迁台祖的姓名后,很高兴地指着上面的名字对父亲说:‘阿爸,我们这支在这里……’”
两岸宗亲一谱牵。以上小故事发生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客家族谱博物馆族谱之前赴台巡展过程中,入编闽西文史资料《客家祖地与台湾》专辑中。《客家祖地与台湾》由政协龙岩市委员会和闽西客家联谊会联合编著,于正在召开的龙岩市“两会”期间出版。
《客家祖地与台湾》专辑内页。 张金川 摄龙岩市政协主席李桂义在该专辑作序中指出,客家移民台湾是以闽粤人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开发台湾、建设台湾的有机部分,“客家祖地”闽西是台湾同胞的重要原乡地。
地处于福建西部的龙岩,通称闽西,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长久以来,闽台两地客家的来往从未中断,祖地亲缘已经构成相互之间无法割舍的情感联结和牢固纽带。
李桂义称,两岸专家学者合作编撰《客家祖地与台湾》专辑,意在全方位综合阐述闽西客家人迁台的历史过程,在台湾的分布、宗族、社团、民俗、民间信仰、经济、文教、知名人士、与其他族群互动及与大陆祖地交流等方面情况,重在发挥“客家祖地”在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上的独特作用,是第一部综述闽西与台湾客家关系的专辑。
李桂义表示,全专辑融学术性与可读性于一体,既广泛利用海峡两岸历史文献、田野调查资料,充分吸收客家研究新成果,也记述了很多生动感人的事迹。
《客家祖地与台湾》专辑内页。 张金川 摄“一脉宗亲,血浓于水。”谈及《客家祖地与台湾》出版,龙岩市政协委员、闽西客家学者钟德彪5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从客家族谱、风俗等方面看,台湾客家文化与闽西一模一样。”
钟德彪认为,该专辑对增强台湾同胞对客家祖地的认同,对促进祖国完全统一、增强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凝聚力,都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据悉,龙岩市政协高度重视闽西“客家祖地外迁”研究,近年持续开展实证考察与研究,组织编印“客家祖地”系列专辑。其中拟包括《客家祖地与浙西南》(2021年已编印)、《客家祖地与台湾》《客家祖地与湘赣边》《客家祖地与广西》《客家祖地与汕潮揭》《客家祖地与华人华侨》等分册,基本涵括了闽西客家人外迁所涉的主要地域和主要人群。
资料图为《客家祖地与台湾》封面。 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摄《客家祖地与台湾》共有十章,具体是:《闽西客家人迁台动因与迁徙环境》《迁台闽西客家人的数量与分布》《在台闽西客家人的宗族组织方式》《在台闽西客家人的社团活动形式》《在台闽西客家人的民俗和民间信仰》《在台闽西客家人在台湾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在台闽西客家人在台湾文教事业上的建树》《在台闽西客家人与台湾其他族群的互动》《台湾闽西客家人与闽西祖地的交流》《闽西客家人在台历代主要知名人士》。(完)
“桥都”重庆跨江大桥增至37座****** 中新网重庆1月18日电 (张旭)郭家沱长江大桥及六纵线北段项目18日建成通车。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介绍,郭家沱长江大桥是中国已建成的最大跨度路轨两用钢桁梁悬索桥。 图为航拍郭家沱长江大桥。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供图图为郭家沱长江大桥。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供图作为通车项目的一部分,郭家沱长江大桥主桥全长1403.8米,采用单孔悬吊双塔三跨连续钢桁梁悬索桥设计,主跨跨径720米,整个钢桁梁总重约2.5万吨。 图为远眺郭家沱长江大桥。 邹乐 摄图为航拍郭家沱长江大桥。 邹乐 摄另据郭家沱长江大桥设计师、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桥梁设计师刘信航介绍,郭家沱大桥主塔以“门楹纳水”为设计理念。大桥钢桁梁和主塔涂装采用的是浅蓝灰,主缆颜色是“国际橙”,吊索是皓月白,配合桥塔“门楹纳水”造型,将水元素融入传统门式桥塔之中,与山城重庆的独特景观风貌相得益彰。 图为18日的郭家沱长江大桥。 张旭 摄图为18日的郭家沱长江大桥。 张旭 摄图为民众18日上桥参加郭家沱长江大桥开通仪式的一个瞬间。 张旭 摄重庆是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桥梁委员会认定的中国“桥都”。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城市道路建设处处长王慎川说,随着郭家沱长江大桥建成通车,重庆中心城区累计建成37座跨江大桥(指跨江道路桥,含路轨两用桥,不含单独的轨道桥、铁路桥)。(完)
|